哈啰出行于2016年9月诞生于上海,从共享单车业务起步,目前主要移动出行服务及新兴本地服务。
其中,移动出行服务包括两轮共享服务(“哈啰单车”和“哈啰助力车”)和顺风车服务(“哈啰顺风车”);新兴本地服务包括哈啰电动车以及公司与蚂蚁集团和宁德时代合资建立的“小哈换电”服务等。
共享单车第一股,顺风车业务发展迅速招股书中称,哈啰出行是全球最大的两轮共享服务平台及中国头部顺风车交易平台。
截至2020年末,哈啰出行的两轮共享服务已在300多座城市(地级市及以上)开展。
按照2020年的总骑行次数计算,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两轮共享服务平台。
在哈啰顺风车业务方面,2020年,哈啰顺风车总交易额为70亿元,市占率为38%。
按照2020年的总交易额计算,哈啰顺风车是中国第二大顺风车交易平台。
根据公司核心运营指标,公司共享单车的季度成交量在2020年第四季度下滑到14.72亿元,但顺风车服务则继续增加到23.04亿元。
招股书显示,有34%的用户使用过两种或以上的哈啰服务。
其中,60.5%的哈啰助力车新用户、40.2%的哈啰顺风车新交易用户、39.9%的哈啰顺风车新接单司机、63.2%的哈啰电动车新用户来自哈啰单车服务。
同时,上述业务也为哈啰单车服务贡献了8.4%的新用户。
在哈啰飞轮带动下,哈啰出行所服务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金额不断提升:2017年使用哈啰服务的用户,在当年平均交易额为13.1元,2020年,该群组用户的年平均交易额已大幅提升至70.6元。
基于出行业务的延伸,哈啰出行旗下哈啰电动车于2021年4月发布了适用于两轮电动车的VVSMART超连网车机系统,并推出了首批搭载这一系统的新款两轮电动车产品。
亏损大幅收窄,但3年亏损近50亿根据招股书,哈啰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人民币、48.23亿元、60.44亿元;毛利分别为-11.47亿元、4.19亿元、7.15亿元。
整体亏损来看,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录得亏损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
2018年到2020年,公司分别实现调整后亏损15.91亿、7.76亿和9.47亿,在2020年亏损幅度有所扩大。
而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背后,是公司研发开支和行政开支居高不下,近三年来看,哈罗出行行政开支分别为2.3亿、4.7亿、7.7亿,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1.15亿、5.02亿、6.82亿。
现金流方面来看,公司2020年还有8.25亿的现金等价物,总资产96亿,总负债40亿。
现在手头这8亿人民币,大概只能再烧1年,在蚂蚁平台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如果不继续融资,哈罗成为OFO第二的可能性很大。
背靠蚂蚁集团,复星、GGV纪源资本等参投曾经的共享单车巨头ofo已经销声匿迹,摩拜也变成美团打车,哈啰出行能持续存在,并发展,背后离不开阿里系的支持,尤其是蚂蚁集团的支持。
根据wind企业库,公司共经历了13轮融资,2016年1月公司迎来天使轮,目前融资超过25亿美元,蚂蚁集团多次参与公司融资,此外还包括威马汽车、复星集团、春华资本等投资方。
在拿到蚂蚁集团、复星资本的融资后,哈啰出行直指共享单车行业最大的痛点——押金问题。
2017年底,酷骑单车、小蓝单车等多家企业面临着押金难退的问题,摩拜和ofo也被曝挪用60亿的用户押金。
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Antfin (Hong Kong) Holding Limited是哈啰出行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36.3%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哈啰出行和宁德时代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2019年6月,哈啰出行与宁德时代和蚂蚁集团合作,推出小哈换电服务,为两轮电动车用户换电解决方案。